2013年1月22日,尽管时令正值寒冬,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(东区)校园却暖意融融,来自省、市、区科协及教育部门的领导、专家和区内各中小学的校长、老师们齐聚一堂,观摩了该校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研讨会。这次研讨会以“创新,引领学校发展,引领师生成长” 为主题。学校把一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成就,尤其是科创教育方面的成绩全面展示了出来,特别是在创新教育实践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,令人耳目一新。

易永伦校长致辞
此次研讨会是学校一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,在科创教育方面有作大胆的探索和实践。校园内布置了学生科创实践展板展示各班开展的各式科创活动,布置了科创活动廊,科创英雄榜和科创成果墙,全方位展示了该校开展的全员科创活动和所取得的骄人成绩。
值得称道的是,这次研讨会上所展示的四堂公开课中,有两堂课是由学生老师完成的。第一堂科创课是科技社学生自主设计的一节思维训练课,由初三(3)班朱嘉浩同学和初一(3)班的学生们共同完成;第二堂化学课外实验课是化学组的第二课堂活动展示,培养学生助手,开放学生课外实验室,在低年级开展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,是学科结合科创教育的主题性探索,这节课是由初三(2)班学生和初一(1)班学生们共同完成。两堂课的教学步骤、教学内容、包括课件的制作和实验的演示,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,老师只是点拨、引导。

两堂由学生来担任小老师的创新实验课
作为四川省首批科创示范校,学校的科创教育经历了由点到面,正在“由比赛为主”向“科创教育课程建设”的转变上进行着创新性的探索,这次的两堂展示课正是体现了学校科创教育课程建设的新突破。特别是该校的“大手牵小手活动”、“家庭小实验”等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,实现了“全员参与、重在体验、个性发展”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两堂课被专家评价为“梦寐以求的活动课”(摘自当天专家老师的评课)。

神情专注,动手实践
近年来,该校在科创课程建设上,已经从最初的“一课三活动”特色模式发展到今天两课一节(科创必修课,课外活动课,校园科技节)、三层次(校级、年级、班级分层次开展)、三基地(以实验室为中心的综合基地、科创系列考察基地、家庭实验室基地)、一社团(学校科技社)为核心的科创教育格局,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,探讨学生团队自主培训模式、大手牵小手的形势等各类科创活动,同时学校还编印了学生个人作品集、学校校本教材和科创画册等,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、团结协作能力,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,这一全新的探索使学校特色更加鲜明,效果更加显著。
给初一学生上“创新思维课”的小老师朱嘉皓是校科技社社长,是一名酷爱科技活动的孩子,他思维敏捷,整堂课调理清晰,层次分明,有案例、有实战、有思考,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接受的特点和能力。朱嘉皓说:“上课过程中,我也充分体会到了,学生对于一些思考活动很感兴趣,由此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的压缩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,将大量冗杂和繁琐的理论贯穿到活动中,将他们大脑充分地“活动”起来,以深刻认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与我们生活的关系,让学生懂得创新思维的重要性。”
小老师和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,都深深感觉到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在中小学阶段形成一个良好的素养,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,参加科技活动锻炼,形成勤于研究、勤于探索、勤于思考的习惯,特别是形成创新精神,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。